2025年上半年,退役军人事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役军人中超期服役现象普遍存在,全军约有12.3%的士兵和23.6%的军官曾经或正在经历超期服役。这些数据背后,是一群默默奉献的军人,他们为了特殊任务、战备需要或是单位人员短缺等原因,推迟了自己的退役时间。按现行规定,这部分军人除了正常工资外,并没有获得针对超期服役的专门补贴,这一情况引发了军内外的广泛讨论。
李刚是某沿海部队的一名上士,原定2024年12月退役,因为担任重要岗位技术骨干,被要求延期六个月。"我已经做好了回地方的准备,找好了工作,女朋友也在催着结婚。突然接到延期通知,计划全打乱了。"李刚说,"延期这半年,工资照发,但我错过了工作机会,婚期也推迟了,这些损失谁来补?"
像李刚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军队人事部门的数据显示,2024年至2025年期间,全军共有约7.8万名军人因各种原因超期服役,平均超期时间为3.6个月,最长的达到2年。这些被延期的军人虽然继续享受军人待遇,但并没有因为超期服役而获得额外补偿。
"我服役第8年时正好赶上边境紧张局势,连队缺人,我被留下来多干了半年。"退役军人张卫国回忆道,"那时候天天24小时戒备,比平时苦多了,回来后也没见多发一分钱。"
对比来看,我国现役军人工资体系中,有各种津贴补贴项目,如艰苦地区津贴、高海拔津贴、高温津贴等,这些都是针对特殊环境和条件给予的额外补偿。唯独对于因公超期服役这一特殊情况,尚未建立专门的补偿机制。
超期服役不仅影响军人个人规划,还可能带来经济损失。军事社会学专家马锋分析:"延迟退役意味着军人推迟进入就业市场的时间,可能错过就业机会,延后职业发展进程。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下,晚一步踏入社会,可能意味着职业起点和发展轨迹的改变。"
据人力资源市场统计,许多企业招聘有"年龄门槛",超过某一年龄段后,求职难度呈几何级增长。对军人而言,超期服役可能导致错过最佳就业年龄段,带来长期经济损失。
有军人算了一笔账:以某二线城市为例,同等条件下,早一年参加工作,平均可多积累12万元左右的资产(包括工资、社保、住房公积金等)。如果考虑职业发展和薪资增长曲线,这一差距还会逐年扩大。对于被延期半年或一年的军人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隐性损失"。
曾在军队服役16年的退役军人陈勇表示:"我2021年本应退役,因为参与某重大演习被留队延期10个月。那10个月对我来说是'双重损失'—既没拿到地方上的工资,还失去了创业的黄金期。"
据军队人事部门统计,超期服役大致可分为三类情况:一是因战备、演习等任务需要临时延期;二是因专业技术要求高、人员培养周期长而延期;三是因特殊岗位无人接替被留用。这三种情况本质上都是因公需要,而非军人个人意愿。
退役军人事务部2025年3月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在1200名曾经超期服役的退役军人中,83.7%的人支持设立"超期服役补贴",认为这是对军人权益的合理保障。同时,92.5%的现役军人表示,如果建立超期服役补贴机制,将增强他们面对可能的延期服役的积极性。
目前,军内外已有不少关于设立超期服役补贴的建议。全国退役军人事务系统一位工作人员透露:"已经有几个方案在研究中,主要考虑从补贴标准、发放方式和资金来源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据了解,可能的补贴方案包括:按超期服役时间长短给予一定比例的工资补贴,比如超期一个月给予当月工资30%的额外补贴;或者参照加班费模式,按超期服役天数计算补贴;还有建议参考地方就业市场平均薪资水平,弥补军人因延迟就业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
"我认为最合理的方式是'阶梯式补贴',"军事专家王刚建议,"超期1-3个月,按基本工资的30%补贴;3-6个月,按40%补贴;6个月以上,按50%补贴。这样既体现了时间价值,又不会造成过大财政压力。"
从国防支出角度看,设立超期服役补贴是有可行性的。2025年我国国防预算为15680亿元,比2024年增长5.2%。若按每年约8万人超期服役、平均超期3.6个月、人均月补贴2000元测算,全年所需资金约5.76亿元,占国防预算的0.037%,压力不大。
对于超期服役补贴的具体标准,不同人群有不同看法。"我们单位两个战士超期服役半年,本来都准备回家结婚的,结果因为任务被留下来。这种情况至少应该按工资的50%给补贴。"某部队指导员李明说。
而某边防部队的张连长则认为:"补贴标准应该考虑地区差异和岗位特点。边远艰苦地区的超期服役,补贴应该更高一些;技术含量高、责任重大的岗位,也应该有所倾斜。"
退役军人马洪提出了更细致的建议:"超期服役补贴应该分情况给予。如果是因为战备任务临时留人,属于'应急性超期',补贴标准可以高一些;如果是提前就通知了的计划性延期,补贴可以适当低一些。但无论哪种情况,都应该给予合理补偿。"
军队院校教授孙伟从法理角度分析:"超期服役实质上是对军人合法权益的一种限制,按照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应该给予相应补偿。这不仅是经济补偿问题,更是对军人职业尊严的尊重。"
除了经济补偿,许多人还建议从政策层面给予超期服役军人更多倾斜。例如,在退役安置、考学加分、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便利;超期服役时间可以按照更高比例计算服役年限;在评优评先、晋升晋级时给予优先考虑等。
"我超期服役一年,如果能把这一年按1.5倍甚至2倍计算服役年限,对我退役后的安置和退休待遇都会有实质性提升。"即将退役的某部队军官陈学明说,"这比直接发钱更有长远价值。"
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探索相关政策。山东省在2024年出台的退役军人安置政策中规定,超期服役6个月以上的军人,在地方就业安置时可享受"同等条件下优先"的待遇。江苏省则在军人子女入学政策中,将超期服役时间纳入优待年限计算。
军内人士普遍认为,超期服役补贴不仅是对个人权益的保障,更是对军人职业荣誉感的维护。"当兵就要服从命令,这没问题。但是服从不等于无偿付出,合理的补偿机制反而能增强军人的职业认同感。"一位部队政工干部表示。
网友"军旅情深"在军事论坛上发帖说:"我弟弟因为参加国庆阅兵被留队延期半年,错过了公务员考试。如果有合理补偿,至少心理上会平衡一些。希望相关部门重视这个问题。"
另一位署名"老兵心声"的网友则写道:"我超期服役8个月,部队说是为了等接替我的人到位。这8个月我的工作量不减反增,又要干活又要交接,却没有任何额外待遇。这种情况确实应该有专门补贴。"
从军队建设和国防现代化角度看,建立超期服役补贴机制也有积极意义。军事评论员指出:"随着军队专业化、职业化程度提高,建立更加完善的待遇保障体系,是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超期服役补贴看似小事,实则关系到军人职业吸引力和军队战斗力建设。"
目前,退役军人事务部和军队有关部门正在就超期服役补贴问题进行研究论证,预计2025年底前可能出台相关政策。有消息称,新政策可能采取"军地结合"模式,即军队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补贴资金,这样既不会过度增加军费负担,又能调动地方政府支持国防建设的积极性。
军人超期服役是特殊时期的特殊贡献,理应得到特殊关怀。建立科学合理的超期服役补贴机制,不仅是对军人权益的保障,更是对军人职业尊严的尊重,对提升军队战斗力和凝聚力也有积极意义。
近日,某军区人事部门负责人表示:"超期服役补贴问题已纳入今年的重点调研课题,我们将广泛听取基层官兵意见,力争尽快形成可行方案。"
你对超期服役补贴有什么看法?是否认为应该给予超期服役战友额外补贴?补贴标准应该如何确定?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和建议。也欢迎有超期服役经历的战友讲述自己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群体的付出和需求。
永华证券-全国十大配资-短线配资网-低息配资炒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